刑偵日記對TVB的啟示 文:寒柏

無綫電視劇《刑偵日記》錄得只有13點的收視。筆者斷斷續續的看過劇集,認為這齣劇的題材特別,無論在劇本故事、人物刻劃、選角、演員表現、布景、道具、燈光和資料搜集等等都算不錯,為何收視會強差人意呢?

1.網上一直有人煽惑仇恨,把政治爭拗投射至電視園,影響了TVB的聲譽。當無綫劇集的收視較高或多人談論之時,鮮有傳媒談及;當有劇集收視強差人意,則各大傳媒爭相報道。不少市民亦以「罷看無綫」為榮。我們要評價TVB劇集的時候,應該盡可能先把這些「雜音」過濾。

2.《刑偵日記》的主要問題,就是題材太沉重、質素亦偏高,普遍香港觀眾的水平不夠,根本不懂得欣賞這劇種。大部分譏笑《刑偵日記》收視低的人,根本都沒有看過這劇集;他們一直只樂於看某些「細台」拍的劣質小眾鬧劇。所以,我們要看電視台怎樣把劇集定位。如果這套劇集主要是為了「外銷」或放到「收費電視」市場的話,則香港免費台的收視只是一個參考。只要「海外市場」及「收費電視」的生意夠大,又何須介意收視呢?

3.當然,如果《刑偵日記》仍是靠免費電視台的收視為主,或收視將影響進一步的外銷,則亦可以作出一定的修改。其首要問題就是,這齣劇集以不同種類的精神病為題材,幾乎大部份主要角色都有不同類型的精神病,這故事未免太沉重,不適宜一家大小觀看。值得一讚的是,無線近年的劇集水平正逐步改善,題材及劇本亦不斷作出「新嘗試」。但「新嘗試」不代表會一定成功。我們此刻當一個「事後孔明」,當然感受到《刑偵日記》的主題太嚴肅了。但我們如何平衡「新嘗試」和「收視」呢?一個做法,就是盡可能把新題材的劇集由30集壓縮為10至15集左右,市場反應好才開拍續集。這樣才能有效穩住「基本盤」。

4.《刑偵日記》除了題材太嚴肅及沉重之外,亦參考了美劇和韓劇的方式,把重心放到角色刻劃及主題重心之上,劇情節奏不算快。其實,很多港人缺乏耐性,沒有內涵;多年以來,港劇為了迎合市民的喜好,節奏都相對快。因此,港劇的劇情變化大,故事段落轉折密集,但卻犧牲了情節的合理性及人物角色刻劃。在這裡,我們可以看到港人的有趣之處,港人就是能夠接受「舶來貨」的節奏較慢,卻沒有耐性去包容相同風格的港劇!

5.所以,編劇可以繼續學習美劇及韓劇,加重對角色人物性格刻劃,但節奏始終要比外購劇較快。情況就如到不同的餐廳吃飯一樣。港人吃法國大餐可以花三個鐘,但到港式茶餐廳用膳,卻只會逗留半小時。就算無綫電視台打算提高檔次,在港人眼裡亦最多只會是港式西餐,一頓飯最多只會吃一小時左右。

6.當然,《刑偵日記》先在內地及收費電視播放,理應以這個新市場為重。編劇在撰寫劇本時,亦完全拼棄了「傳統免費電視劇集」的方式,一集45分鐘裡,幾乎沒有刻意製造「懸疑位」。甚至乎,首十多集亦都是交代背後的故事及相關研究資料為主,劇情較平淡而不夠緊湊,這明顯是一個「收費電視劇本」。筆者建議編劇應該沿用「傳統免費電視劇集」,每一集的結尾時必有一個「大懸疑」,首兩節廣告時段播放之前要放一個「小懸疑」,最後一節廣告的前後要有一個「高潮」位。《刑偵日記》的劇本質素不差,但追看性不足絕對是其「硬傷」。

最後,聽聞電視台並沒有因《刑偵日記》的收視不佳而氣餒,還有意開拍續集。或許,劇集在外銷市場亦獲得一定的口碑。開拓內地及海外市場,將會是無綫電視台的一個出路。

文:寒柏

從事金融業,自由撰稿,醉心武俠小說創作;近期發表《汴京遊俠傳》、《獵頭交易》、《清明上河記》和《天人》等小說。著作還包括《金庸雅集:武學篇》和《金庸雅集:愛情、影視篇》等等。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